您好,欢迎访问AG旗舰厅 (中国大陆) Apple Store!
全国咨询热线+86 0000 88888
AG旗舰厅建筑节能遮阳公司
建筑领域怎么减碳?四位专家给出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2024-09-02 11:44浏览次数:

  当前,我国建筑领域在碳排放数据量化方面存在明显短板,碳排放核算方法和建筑节能低碳建设标准体系也不完备,亟需建立健全该领域的碳排放核算体系。

  我国建筑领域碳排放数据核算存在明显短板,碳排放核算标准建设缺少体系化建设,诸多工作处于“进行时”状态,各地面向构建碳排放核算体系缺乏指导经验与标准依据。

  人们缺乏对绿色建筑的基本认知,这对宣传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所以要从最基本做起,先让人民群众认识绿色建筑,再来AG真人娱乐首页推广建筑节能这门新技术,或许会有更好的效果。

  许多地区将原有的建筑拆掉,修建全新的高大建筑,表面上看着更漂亮、更华丽了,但是实际上浪费了大量的能源,完全不符合节能减排的内涵与目标。

  面对建筑领域碳中和的挑战,很多专家提出了解决方案,我汇总了江亿院士、彭寿院士、郝斌教授、林波荣教授的方案和PPT,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建筑领域的朋友一定要看!

  江亿院士在第十七届清华大学建筑节能学术周公开论坛上作了专题报告《我国建筑的碳达峰与碳中和》。

  ①未来大比例风电光电的电源结构背景下,应大力发展建筑表面光伏发电,同时让建筑消纳周边地区的风电光电基地的零碳电力;

  ②建筑实现灵活消纳可再生电力的关键是柔性用电,“光储直柔”建筑成为发展零碳能源的重要支柱。

  彭寿院士在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主办的以“低碳同行、绿色发展”为主题的建材行业碳减排国际论坛上演讲主题《中国建筑材料行业碳减排技术路径》。

  ①减碳:提升能源转化效率、提高燃烧效率、配合料低碳技术、碳补集、贮存和再利用;

  ②补碳:推动建筑材料向低碳零碳发展,强调绿色产品对碳中和的贡献,加速绿色材料推广应用,支撑带动一批新型绿色产业;

  ③颠覆性创新:非化石能源耦合替代、清洁能源互补与规模利用、低碳化多能融合;

  ④体制机制创新:重大低碳技术攻关支持、支持“两化”融合发展、重大应用示范财政支持、鼓励央企发挥领军作用。

  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郝斌先生在“碳中和与建筑碳排放”研讨会上做了专题报告《光储直柔——未来建筑新型能源系统》。

  ①据预测,直流建筑相关行业产值约7000亿元/年,到2030年累计达3.6万亿元,因此要构建支撑建筑领域“双碳”目标落地的技术体系,而这些颠覆性技术或将在未来成就建筑节能领域的蓝海市场。

  ②未来建筑将呈现高电气化率、高比例建筑场地内光伏、高比例柔性直流用电设备、安装储能装置和智能充电桩、具备与城市电网互动的能力等特征。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聘教授、副院长林波荣在“2021建筑产业碳中和发展云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下建筑行业碳减排路径和科技创新启示》。

  ①在源头减量,要形成以低碳目标为导向的设计方法,要把空间减量和设备减量结合起来,突破以减量为导向的全过程设计优化的方法;

  ②要建立全新的低碳环境的价值观和系统设计的新理念,一方面要改善环境,满足人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有碳排放的天花板限制,只有强调建筑适应气候,强调部分时间、局部空间的使用环境营造方式,才能在低碳和健康两个目标方面实现统筹;

  ③在能源资产方面,要因地制宜地考虑供暖热水的电气化和可再生化,在北方地区要考虑通过技术创新推广低碳、零碳的供暖系统

  ④要关注各种颠覆性的低碳技术的使用,既有建筑的智慧运维,包括基于“数字孪生”的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环境能耗的统筹优化,利用多维环境将能源场和人体健康关联起来,通过海量数据挖掘、空间流线的优化,用非常低的碳排放构建健康的人居环境。

  学习了4位专家对于建筑碳减排的不同方案,那未来建筑碳减排应该如何发展,有专家给出了四点建议:

  1、加强标准体系引导:建立建筑节能材料、建筑节能技术国家标准,对主流技术和重点技术制定统一的能效标准,支持集成设备和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推广。

  2、促进建筑工业化进程:工业化方式不仅使工期缩短50%以上,减少建筑垃圾80%以上,还可减少90%以上的外墙渗漏事件。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

  3、支持光伏建筑发展:随着光伏发电成本降低,光伏建筑的推广应用迎来重要发展时机,应在试点示范中推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支持光伏建筑找到最优商业路径。

  4、支持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发展:被动式建筑代表着建筑行业绿色发展的最高目标,可借鉴国外被动式建筑发展经验,支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开展试点示范。

在线客服
联系电话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86 0000 88888
  • · 专业的设计咨询
  • · 精准的解决方案
  • · 灵活的价格调整
  • · 1对1贴心服务
在线留言
回到顶部